筛查胃癌,这些认识误区要避免

来源:感康体检网
发布时间:2024-04-27 15:22:47
点击量:617
标签:

  胃癌 随着对胃癌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理念的重视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参与胃癌的早期筛查,这对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意义重大。然而,对于胃癌筛查,也要保持正确认识,避免以下认识上的误区。 随着对胃癌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理念的重视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参与胃癌的早期筛查,这对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意义重大。然而,对于胃癌筛查,也要保持正确认识,避免以下认识上的误区。

  误区一:时常筛查可以降低患癌风险

  胃癌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,与人口因素、遗传因素、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等众多因素相关。进行筛查的目的是及早发现胃癌,但筛查并不能降低患癌的风险,也并不是筛查越频繁、越复杂,越能够增加早期发现胃癌的机会。过度检查反而增加恐慌情绪、加重经济负担,并且胃镜等有创检查还具有一定的风险。

  我国已经有一套比较通用的筛查流程,通常建议 40 岁并且满足一定条件的人群开始接受筛查,并且视胃癌风险评估情况决定是否进一步接受胃镜等检查,此后大约每 1~3 年进行 1 次胃镜检查。

  误区二:筛查结果正常,就可以高枕无忧

  首先要了解,任何检查都不是完美无缺的,筛查也可能出现“假阴性”,也就是说一部分已经患胃癌的患者可能并不能通过筛查被发现。因此,筛查阴性并不能一劳永逸,仍要遵从医生建议,视自身的胃癌风险高低定期进行随访。

  有些人经过筛查后,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,于是便放松了警惕,甚至开始在日常生活习惯、饮食方面“放纵”起来,例如,时常进食一些高盐、腌制饮食,持续吸烟、酗酒等,结果反而增加了患癌风险。

  误区三:筛查发现异常,说明得了胃癌

  胃癌筛查时,某些指标会出现异常,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得了胃癌。一方面,有些指标在正常人或者一些良性疾病中也可能升高,比如肿瘤标志物;另一方面,筛查指标也会出现“假阳性”的情况,也就是说在一些没有患胃癌的人群中显示有胃癌迹象。所以,对于异常指标,医生通常会综合分析,必要时还会进行复查。

  有些人会因为筛查结果异常终日惶惶不安,甚至开始寻求一些不必要的治疗。其实,筛查发现异常时,首先要做的就是咨询医生,听从医生对检查结果的分析以及建议。例如,对于胃镜病理检查发现的“肠上皮化生”“轻中度异型性增生”等字样,虽然属于“癌前病变”,但癌前病变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最终发展为胃癌,不必过于紧张,可以咨询医生了解其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性,医生也会给出相应的应对建议。

  总的来说,胃癌筛查时,没有发现异常不代表就能放松警惕,发现异常也不代表就一定患癌。最好的方法是与医生及时就筛查结果进行沟通,听从医生的专业意见。

推荐体检中心

本文由感康体检网编辑发表。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

热门体检套餐

 

大家都在看

最新胃癌相关内容

快速预约
友情链接